【就是愛說書】《日本憑什麼》改變世界的18個櫻花企業

Hi我是Jeno,今天要來分享一本經營管理相關的書籍,書名叫做『日本憑什麼』,以下是這本書的簡單介紹。

作者,陳偉,三易學堂CEO兼首席講師,致力於日本遊學項目,深入洞悉日本工匠之心的信仰與文化。

本書分為上下兩部,描述了日本經歷的兩次危機──二戰戰敗後和20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危機之後──為時間點,上部-燃燒的日本,作者以歷史及文化的模式,敍述日本在經過二戰之後如何崛起,日本二戰之後商業崛起的歷程;下部-對抗泡沫,記錄了泡沫經濟崩塌之後,日本企業家的自我救贖。日本企業家相信「守破離」——堅守技術,不斷精進,然後打破它,離開它,完成創新。

上部/燃燒的日本
擁抱戰敗

戰敗對日本人來說意味著什麼?一向被人們視為神的天皇居然通過廣播宣佈日本所謂的「聖戰」徹底的失敗了,這會不會讓大部分日本人精神崩潰、信仰流離失所呢?

日本戰敗後日本人怎麼樣去克服經濟危機,首先第一點,日本人需要擁抱戰敗,但擁抱戰敗對於日本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日本人心中所謂的聖戰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且他們也勢在必行,但對於遭遇到如此重大失敗的日本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恥辱,而且這樣戰敗的消息從天皇口中親自說出更是讓人無法接受,甚至有些軍國主義狂熱分子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對抗即將登島作戰的美國人。

一方面,日本人經歷了過去千年來都不曾經歷的痛苦與失落;但另一方面,他們內心深處仍對未來充滿希望,畢竟戰爭結束了,滿目瘡痍的廢墟要持續多久?恢復昔日的生活與榮光要花費幾代人的精力?這些未知的命題讓日本人對以後的生活懷疑又期待。

到底日本人是怎麼從這樣的時光背景之下走出來的呢?讓我們來看看商人豐田與本田的例子...

商人豐田,匠人本田

豐田喜一郎在戰敗後鼓勵員工重振旗鼓
人類生活最基本的便是衣、食、住三項,不論佔領軍態度如何,總不至於不讓我們從事這三類項目的生產。衣方面,豐田以紡織業起家,一旦決定生產,隨時可以動手進行。食方面,日本四周都是海洋,水生物豐富,我考慮辦個加工廠大批量生產魚餅,這是人們喜歡的食物。另外,可以同時從事陶瓷食器生產,日常生活中缺不了器皿。至於住方面,我想就生產水泥吧,技術要求不複雜,馬上可以幹起來。

汽車是豐田喜一郎永遠的夢想,為了迅速啟動汽車產業,豐田喜一郎派赤井久義和石田退三去跟盟軍談判,並向三井銀行貸款,調整企業組織模式。
石田退三的性格和豐田喜一郎大相徑庭,豐田喜一郎深受日本傳統文化的薰染,追求仁義,缺乏決斷,心慈手軟;而石田退三是商人思維,經營企業不能僅靠熱血,於關鍵時刻仍需要決斷力,甚至需要不擇手段

創新的代表-本田宗一郎
人們一直低估日本的創新能力,「創是一個經濟或社會術語,而非科技術語。創新就是改變資源的產出。或者,創新就是通過改變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價值和滿意度」。本田宗一郎就是這種創新的代表。他沒有發明汽車、火車、摩托車,但他能通過對技術的自我革新讓已的產品更加完善。

創新有時候並不是創造一種新的產品或者商業模式,創新有時候是賦予資源某種能力。比如,在汽車誕生前石油是無用之物,而人類對於出行方式的創造力讓石油具有了新的能力。創新有時候是被逼出來的,山窮水盡的時候,智者就開始尋找新的路徑。
銷售的豐田、技術的本田」,豐田和本田,一個依靠貿易席捲世界;一個憑藉技術問鼎天下,各自不同,各自精彩。

豐田和本田的崛起路徑類似,都在一個困頓無奈的環境下力圖尋找新的生路,並不忘初心,曲線救國,在技術層面不斷自我革新;日本人的創新是一種緩慢的、持續改進,因此我們常說日本人具有工匠之心也是此意。

日本最為卓越的企業家就像荒原中的野草肆意生長,尋找生存之道;一方面,要面國破家忘的傷痕,另一方面,肩負著振興日本經濟的使命,他們趨利避害,延續企業的生命,以創業者的心態開闢自己的事業,篤信企業的使命是為民造福。一路創新,尋找生機,堅信日本的經濟一定會重新振興,所創造的產品一定會在下一個盛世成為暢銷品。

下部/對抗泡沫
危機重重的日本

日本在朝鮮戰爭之後,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但在世界貿易格局下,它依然是美國人的小弟。日本企業家身處膠著的境地,他們希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製造業的中心,帶領日本品牌席捲世界,但另一方面,美國並不允許日本迅速崛起,希望日本永遠是自己的追隨者。

日本人的自負心態,製造了日本的經濟泡沫。如果心理與經濟狀態持平的話,就不會出現泡沫。但是從一九八五年開始,日本人的心理膨脹的速度與經濟增長水準落差不斷加大,等到一九九一年人們意識到泡沫的時候,為時已晚。
很少有分析家從社會變化層面來分析泡沫經濟崩潰對日本的深刻影響。實際上,泡沫經濟的崩潰不僅僅給日本人內心蒙上陰影,也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既有的社會群落關係。

究竟日本人要怎麼走出泡沫經濟呢?

泡沫經濟對日本另一個巨大的打擊是個人消費的持續低迷。在此之前日本人一擲千金,在世界各地投資、投機,他們堅信日中的財富源不斷的金礦,他們也堅信錢生錢是這個時代永恆的真理。

在二十世紀八O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經濟時期,森泰吉郎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選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對於森泰吉郎通過何種手段獲得了如此龐大的資產和土地,外界一直猜測不斷;我們不知森家族的發家史,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企業家一直把森泰吉郎視作企業家的終極目標,不僅是因為他富可敵國的財富,還在於森家族的經營思想和對社會的尊重。森泰吉郎作為一個學者,最初把美國的專案承包制度引入日本,按照開發專案來組織團隊,擺脫了日本過去縱向的領導。
在六本木新城的建設過程中,唾罵、指責、譏諷不絕於耳,但經過了艱苦努力後,六本木新城還是成為讓世界誇讚的新型社區。他們的起點就是泡沫經濟開始的,森稔父子保持著理性的頭腦,以此對抗經濟的頹萎。

在盛開時凋落的櫻花

與其他企業家不同的是,稻盛和夫的哲學理念更有普世性,而且充滿東方色彩。最近,他提出了「」的精神。這個精神的核心是,如果日本想擺脫目前經濟頹唐的境地,必須具備燃燒的鬥志去面臨挑戰,獲得新生。
這大抵上與日本一直宣導的武士精神相關聯。滿懷進取之心,忠誠於祖國,以中國儒家的仁愛為價值支撐,這樣的觀點深入日本人的骨髓。而日本商人其實是武士道精神最佳的繼承者,至可以說,商人本身就是武士道精神的創造者。

這本書以日本的歷史及文化闡述,日本在經歷最為悲壯的這兩次變革中,企業家們在廢墟中重建,在絕望中徘徊,然後選擇向前走。日本企業家對於造物的堅守,使得他們致力於對極致的追求,可以說,他們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拯救了日本的經濟。對日本文化、經濟及歷史有興趣的你,可以看看這本書哦!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內容:那就買一本書好好研讀吧!
日本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