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愛說書】《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

花掉的錢都匯自己流回來

Hi 我是Johnson,大家春節九天連假過得如何呢? 前幾天抓個時間路過書局,無意間看到一本新書《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翻了幾頁後發現對自己目前的理財概念還蠻實用的,大家都說理財理財,但除了省錢外,其實如何聰明的花錢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課題,這本書最核心的概念就是教你要如何花錢,並且越花錢越多。

廢話不多說,那我們就來看看這本書吧!

如何分別消費與投資?

在學習如何讓錢越花越多之前,你必須要先學會了解消費與投資的差別,你可以用一個問題來判斷這筆消費是消費還是投資:

花出去的錢,是否以增值的方式回到自己的身邊?

當你每次花錢的時候,試著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答案是yes,那麼這就是投資,如果答案是no,那麼這就是消費。

而所謂的增值不單單是金錢上的增值,雖然本書討論的範圍比較專注在「金錢」,但所謂的增值,還包含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像是回憶、體力、精神、健康、友誼等等,而這些價值又可以為你帶來其他的價值,例如你花錢吃午餐,可以給你接下來四五個小時有精神與體力去做其他事情,那麼吃午餐就會是一種投資。如果午餐後買東西吃零嘴,那麼就比較像是消費了,因為吃零嘴並不會給你帶來甚麼其他的價值,除了解饞之外。

存錢 vs 花錢

OK,如果你對於消費跟投資有了基本的認識,那麼接下來我們要來談談花錢與存錢。

其實存錢或花錢沒有哪個比較好或哪個比較差,端看你的目的是甚麼? 甚麼意思?

作者說:「不要為了儲蓄而儲蓄,不管是花錢或是存錢,只要能夠帶給人生更多價值就該去做。」

所以要看你是為了甚麼而花錢或存錢,舉個例子,如果你存錢準備出國遊學,是為了增加你的語言力與國際移動力,這樣就不是單純的儲蓄,而如果你是為了「儲蓄」而儲蓄,除了在身邊保有現金外,其實沒有其他用途了。

創造財富的金錢螺旋

工作 –> (A)金錢 –> 興趣 –> (B)工作 –> (C)金錢 –> 興趣

作者說要先從工作出發,從工作當中找到一項自己比較有興趣或是擅長的事情,然後再把金錢投資在這個項目,創造出更多的價值,然後讓這個技能可以為你提供更多的產值。

而另一方面在你尋找的同時,你可以參考「心流」的概念,因為當我們從是我們比較有興趣的工作時,會比較容易進入所謂的心流狀態,而作者提供了八大要素來幫助你可以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1. 明確的目標
  2. 集中
  3. 自我意識下降
  4. 時間感消失
  5. 即時的回饋
  6. 合適的難易度
  7. 有能掌控全局的感覺
  8. 能夠找出活動本身的價值

或許只要掌握當中的幾個,你就能夠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也可以更容易地找到你可以創造金錢螺旋的事物。其實書中有更多更詳細的分析,如果你對如何能夠花錢花得更準確的話,推薦你可以參考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