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愛說書】《四本存摺穩穩賺,小薪也能變大錢》大通膨、大停滯 vs 小利率、小薪資

【就是愛說書】《四本存摺穩穩賺,小薪也能變大錢》大通膨、大停滯 vs 小利率、小薪資

《四本存摺穩穩賺,小薪也能變大錢》大通膨、大停滯 vs 小利率、小薪資

Hi我是Jeno,今天要來分享一本實用的理財書籍,書名叫做『四本存摺穩穩賺,小薪也能變大錢』,以下是這本書的簡單介紹。

作者簡介:韓國理財教練高敬鎬,國際金融理財師、資金管理專家、理財規劃師。在韓國保德信保險、友利投資證券、安聯保險等公司工作8年,長期提供理財服務。

理財的最終目標就是成為有錢人,控制好支出、預留備用資金,都是為了能夠成功地長期投資,最終成為有錢人;大家也和Jeno一樣想成為有錢人嗎?那就讓我們好好的學習理財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一起向目標邁進吧!

有錢人是怎麼辦到的?

人們常常認為,只有賺很多錢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有錢人。事實上,如果沒有養成存錢的習慣,就算賺再多的錢,也不會有更多的積蓄。
錢和人一樣,你愈愛惜它,它給你的回報也愈多,即時只是一點小小的回報,一點一滴聚集起,也足以成為一筆可觀的收入。
想要成為有錢人,沒有什麼投機取巧的捷徑,如果你真想成為有錢人,就需要從存錢開始。

理財一二三:儲蓄、預留、再投資

想要理財有效果,請掌握這三個理財原則:
1.控制支出並充分儲蓄。(支出儲蓄管理)
「控制支出」就是要分清楚必要的支出和不必要的支出,以免浪費。
2.預留備用資金。(備用資金管理)
「預留備用資金」就是要預留一部分非常資金,以防不測。
3.長期投資。(投資管理)
「長期投資」就是要不斷地進行複利投資。

在這裡引用一則網路上的寓言故事,說明4本存摺的用途,讓各位讀者可以更加了解4本存的用途。
一年秋天,野豬和猴子在田裡發現農夫留下的玉米,牠們興高采烈地平分了這袋玉米,到隔年秋天,牠們又在農地聊天,猴子說,如果能再找到一袋玉米,他們又能舒服過冬了。
「猴子哥,難道你把玉米全吃光了嗎?」野豬說,牠把撿到的玉米,分成三份,一份吃掉,一份存起來,一份種在肥沃的土壤,今年將收割。野豬笑著對猴子說,牠就算沒有找到任何玉米,也不必再害怕過冬了。
野豬分配玉米的方法,就是運用「4本存摺」的理財觀,讓每月所得能按照不同的用途,自動分流到4本不同的存摺裡。野豬與猴子平分的第一袋玉米,就是牠的「薪資存摺」,而牠吃掉的那份玉米,則是「消費存摺」;存起來的玉米,代表「備用存摺」,那份種入土壤,長出更多玉米的玉米,就是「投資存摺」。

建立理財系統 進帳自動分流

設計適合自己的「理財系統」,按用途來分類,我們每月的收就和水塔裡的水一樣,雖然都是錢,但用途大為不同,所以只用一本存摺管理所有的支出和投資會非常麻煩,根據金錢用途使用不同的存摺管理,讓我們以「理財一二三」為基礎,劃分錢的4種用途:固定支出、變動支出、備用資金及投資
為了能妥善管理這4個用途,你需要4本存摺:
1.薪資存摺:領取薪水以及管理固定支出
2.消費存摺:管理變動支出
3.備用存摺:管理備用資金
4.投資存摺:管理投資
每個月只需把薪水存入薪資存摺後,到月底(或特定某一天)之前自動扣款繳納各種固定支出,再把一定的金額作為下個月的生活費(變動支出),自動轉帳到消費存摺,剩下的錢再轉帳到投資存摺。
將錢存入投資存摺前,要先確保備用資金是否充足,再投資各種金融商品,這就是理財系統的基本架構。

薪資存摺
「薪資存摺」是其他3本存摺的源頭,也是最重要的一本,是領取薪水及管理固定支出的存摺。「管理固定支」出是指自動扣款繳納包括貸款利息、公寓管理費、各種公共費用、子女教育費、保險費等。直到下一個發薪日前,薪資存摺的餘額應該都為零。

消費存摺
「消費存摺」的目的是管理變動支出(每月所需的生活費用),主要用於支付日常伙食費、交通費、休閒花費等,變動支出是維持生活所需的必要支出,能減少支出金額也是有限,因此在管理變動支出時,養成每月定額消費的習慣就顯得格外重要。
如果到下次轉帳生活費之前還有餘額,就把餘額全部轉到備用存摺裡。

備有存摺
「備用存摺」是管理備用資金的存摺,平時需存入充足的備用資金,特殊情況發生才能使用。特殊情況是指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而需要支出一筆高額費用,或用於繳付所得稅、汽車保險費、休假或過節的花費等季節性支出。如果生活費超出預算,消費存摺餘額不足時,也可以拿來暫時週轉。
備用資金最好保持在月平均支出金額(固定支出+變動支出)的3倍以上。如果很難做到這一點,也要確保一定的金額在裡面。

投資存摺
「投資存摺」是管理投資的存摺。當投資零存整付存款、基金、變額年金保險等金融商品時,能方便自動轉帳。適用於投資存摺的金融商品要具有能夠自由向其他金融商品自動轉帳(或金融產品交易)的功能,因此,銀行的儲蓄存款或綜合帳戶比較適合。

每年至少檢查一至兩次理財的情況,主要是為了確認收入中存了多少錢,和上一年比起來增加了多少淨資產。確認後,如果沒有覺得沒有充分儲蓄,就要分析原因,努力改善。
儲蓄該佔收入的多少百分比並沒有統一標準,而是要根據個人條件來調整。

「資產」並非都是好東西

資產就是「我擁有的錢(財產)」。因為是「我的」,所以可以隨意使用、借人、出售或他人交換,擁有很多資產的人,我們稱為「有錢人」。所以想要成為有錢人,理當要增加資產。
資產根據能否產生收益分為優良資產和不良資產。「優良資產」是可以產生收益的資產,例如定期存款或股票型基金。「不良資產」是指不能產生收益的資產,例如汽車,不僅不能產生收益,價值反而會不斷減少。

哪些才是真正的資產?
資產淨值是指還清借用的錢(負債)後剩下的「自己的錢(資產)」,因此可以將它定義為「純粹屬於我的錢」。
資產 – 負債 = 「資產淨值」
資產淨值高,意味著資產比負債多;資產淨值為負,意味著賣掉所有財產(資產)也無法償還負債。必須充分儲蓄,再用這筆錢投資優良資產,使資產收益遠大於負債費用。但這並不是說「負債=0」就一定好,妥善利用優良負債有助於增加資產淨值。就像貸款購屋有助於增加資產一樣。

複利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想要成為有錢人,就要充分地儲蓄和不斷的進行複利投資。
常言道,「複利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無論投資哪種標的,積沙成塔都是必要的,不要妄想能夠一夕致富。投資報酬率達到3成以上時,也請記得停利的重要,落袋為安,並視情況再將投資利潤部分存入「備用存摺」,繼續蓄積財富後盾。

人的精力有限,要工作,要娛樂,要交際,還要養育下一代,不見得有太多時間,再把精神投入投資理財(但投資要專精,必須花上大量時間研究),利用「4本存摺」的理財系統,定期檢視你的存摺,誰說還在領22K的新鮮人就不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