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追求更完整的自己

斜槓青年

【心得分享】《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追求更完整的自己

Hi 你好,我是Johnson,幾個月前受朋友的推薦看了一本名叫《斜槓青年》的書,但記得當時翻了一下就把它放到書櫃了,最近在整理書櫃的時候又看到了這本書,就索性把它看完了,也整理了一些本書的重點,以及不錯的觀點給你做參考囉!

 

什麼是斜槓青年?

首先,到底什麼是「斜槓青年」?

這個名詞是出自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的著作中,指的是一群不只擁有一種職業,在自我介紹時選擇用「斜槓;/」來介紹自己的社會青年,例如:

A先生,外科醫生/CNN記者

B小姐,工程師/健身教練

C先生,心理治療師/導演/作者

簡單來說,除了正職工作的職業外,再將自己的愛好和業餘生活相關的身份,加入工作職位定義的人。

斜槓青年不等於兼職人生

或許你認為現在的你擁有幾份兼職或是自由業者,是不是也能稱自己為「斜槓青年」?

這個問題的答案要事情況而定,雖然斜槓青年也因多重職業而擁有多重收入,但斜槓青年從事不同職業的初衷是愛好與興趣大於金錢,而不是只是僅僅為了多賺一份薪水而去兼職。

所以如果你現在兼職的工作內容做起來不開心,僅僅只是因為想要多一份收入的話,那我想應該離「斜槓青年」還有一段距離。

 

為什麼要談斜槓青年?

看完斜槓青年的定義,那為什麼作者要透過這本書來跟大家介紹這個名詞,更甚至是這樣的生活方式呢?在本書的前半段,作者給了做了很多引導與反思,還闡述她為什麼要提到這個理念,以及這個生活方式有什麼好處。

而最大的重點就在於對於人生意義的思考,在回答自己適不適合當斜槓青年或者自己需不需要當斜槓青年的答案之前,你必須要先思考人生的意義,什麼是你人生中重要的事情?

生命的意義自己定義

從小到大學校老師與家裡的長輩不外乎給了我們很多人生意義的建議:好好讀書考一所好的大學,考上好大學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就有好的收入,就可以買車買房,結婚生子,然後就可以有好的退休生活,讓孩子也開始讀好學校。

但這些都只是別人對於自己生命意義的定義,並不完全適合自己,要成為「斜槓青年」之前,你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意義,也就是什麼對你來說是重要的?自己對於成功的定義是如何?

這些需求有可能是食衣住行這類的基本需求,或是自己的興趣,或與他人的關係,身體的健康等等等非常多的面向,唯有搞清楚這些需求的輕重緩急,你才可能當個稱職的斜槓青年。

你為什麼而工作?

讓我們回到我們的職涯選擇上,作者在書中對於自己辭職之後的生活做了點分享,以前作者因為大環境的關係,對於自己的工作漸漸失去了熱情,甚至感覺像是上刑場,因而最後選擇了辭職,然而辭職之後的生活,也是需要工作,只是以前工作內容是被安排與規定的,而辭職後的工作內容是自己決定的。

其中還有一個最大的差別是,作者在辭職之後的這一年中,有好幾次鬧鐘響起前,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工作,直到工作到飢餓難耐才去吃早餐,相對於以前不想面對的工作,現在則是樂在其中,這當中與之前最大的差別,就是獲得的成就感變多了。

當你能夠從工作中得到挑戰和成就感,這樣能讓你增強想要工作的動機,當然,你不必像作者一樣,成為斜槓青年才能找到有成就感的工作,這個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做什麼樣的工作,或者以什麼身份從事工作,而是在於工作本身能不能提供你獲得成就感。

你可能會問,如果成為斜槓青年是為了追求成就感,那我不一定要成為斜槓青年才能追求成就感阿?

是的,不一定要成為斜槓青年才能擁有成就感,而成就感有只是生命意義的其中一部分,會特別提出來是因為這個工作有關,而工作時間佔去了我們極大部分的時間,所以你必須花時間來反思這個部分的問題。

 

為什麼要成為斜槓青年?

在文章的一開始,我們提過創造「槓桿青年」這個名詞的作家:艾波赫,艾波赫認為槓桿青年的生活方式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加有趣、完整與立體,而且比起傳統的單一職業,多重職業的生活更讓人能夠得到滿足,保持收入的同時還能追求與發展更多的自我。

所以成為斜槓青年最主要的目標是全人發展,為的是要追求更豐富的人生與更完整的自己,簡單來說就是能在工作的同時,兼顧興趣與愛好,不僅獲得金錢的報酬,同時也滿足自己的喜好與成就感等等的內在需求。

斜槓青年vs單一職業

所以你抓到斜槓青年的精髓了嗎?就是讓興趣也能當飯吃。

但其實你不一定要成為斜槓青年也能夠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或是在工作當中得到成就感,單一職業也有可能找到你喜歡做的事情,或是熱愛工作。

不管選擇哪種職業類型,重要的不是你的「職稱」,而是你「是否能夠活出更完整的自己?」

你是否為了薪水而正從事著自己沒什麼興趣的工作?

你是否為了薪水正從事著傷害自己健康的工作呢?

你是否為了薪水不得不繼續現在的工作呢?

簡單的來說,就是你工作的「快樂」嗎?如果這個問題沒辦法讓你快樂起來,那麼離你活出更完整的自己還有一段路要走。但不管如何,只要你找到讓你覺得滿足的工作,不管是單一職業,還是兼職工作,更甚至斜槓青年,你就是已經活出更完整的自己了!

 

成為斜槓青年的五種模式

OK!那有什麼方法可以成為斜槓青年呢?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五種成為斜槓青年的模式:

斜槓青年模式一:穩定收入+興趣愛好組合

如果你還在興趣探索的階段,或者是你的興趣不足以支撐你目前的生活所需時,你可以暫時先使用這種模式。

斜槓青年模式二:左腦+右腦組合

這是一種「理性」與「創造性」思維的組合,例如工程師身兼戲劇導演的朋友就是這樣的例子,工程師是理性,而戲劇導演是創造性,兩者互補。

斜槓青年模式三:大腦+身體組合

這是一種「體力」與「腦力」的互相組合,例如身兼工程師與健身教練的朋友,工程師使用腦力,而健身教練使用體力,兩者互助互補。

斜槓青年模式四:寫作+教學+演講+顧問組合

這是最棒的黃金組合,也是艾波赫的斜槓模式,當你開始寫作時,慢慢的你就會成為某一個族群的意見領袖,那時你就會開始教學,甚至出來演講,最後你就可以以顧問的身份提供專業諮詢服務,非常適合知識型的青年人才。

斜槓青年模式五:一項工作多項職能型

在一個位子中同時使用多項技能的全方位人才,大部分的CEO都符合這樣的標準,但這樣類型的角色會在企業中越來愈多。

像我自己就會選擇模式四當我的努力目標,因為我所經營的都是屬於「知識」的範疇,例如「如何達到財富自由?」「如何建立被動收入?」等等的這些know-how,如果你也是屬於知識型的人才,這個模式算是你的不二選擇了!

 

財務自由的真諦

漁夫與富翁的故事

有一天,一個富翁在海邊度假,正巧遇到了一位漁夫。富翁對著漁夫說,我可以告訴你如何成為富翁的方法與生活方式。漁夫表示洗耳恭聽。

富翁說,首先你要借錢去買漁船出海打魚,等賺了錢後再雇用更多的幫手,就可以產出更多的漁獲量,等利潤增加了,就換大船,打更多的魚,賺更多了錢以後,再買更多的船,之後就可以開一間漁業公司,最後把公司上市,藉著把賺到的錢拿去投資其他項目,這樣一來,你就變得和我一樣,是個億萬富翁了。

漁夫無感的問到,成為富翁之後呢?

富翁沈靜了一下後回答,成為億萬富翁,就可以像我一樣來海邊度假,做日光浴,釣釣魚,享受人生。

漁夫想了想說,我目前的生活不就如此嗎?那我為什麼還有成為富翁?

漁夫與富翁的差別

沒有錯,照著漁夫的說法,根本不用成為富翁,他的生活就已經可以在海邊度假,做日光浴,釣釣魚,享受人生。

但當我們把時間的長度拉開來看時,富翁今天一天的生活確實跟漁夫一樣,但對富翁來說,這只是他人生當中的其中一天,明天他可以去瑞士滑雪,後天他可以去日本泡湯。但漁夫不能,漁夫只能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繼續在海邊當漁夫。

所以你看出來了嗎?

漁夫和富翁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富翁有「選擇」的權利,而漁夫沒有。

真正的財務自由

作者說:「財務自由的核心其實是『自由』。我們追求財務自由的追中目標不是為了財富最大化,而是為了將財務的『束縛力』降到最低,從而獲得身心的最大自由。」

其實我非常認同作者提出的觀點,財務自由並不是賺大錢,而是可貴的「自由」。而且這個自由不是「擁有」的自由,而是「拒絕」的自由。

達到財務自由後,並不意味著你可以恣意揮霍,因為你不一定要成為億萬富翁才能達到財務自由,達到財務自由最可貴的是,你擁有了「拒絕」別人的自由。你不需要再為了錢做自己不喜歡或不願意做的事情,這才是最有價值的所在。

你不用再為了薪水而對你自己的價值觀妥協,不用再跟同事妥協,不用再跟老闆妥協,不用再跟自己妥協。不用在為了薪水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因為當薪水的束縛力降到最低的時候,你就可以拒絕你的老闆強迫做你不想做的事情了!因為如果拒絕後的後果是被辭職,那你也絲毫不受影響,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fblike]


持續獲得個人理財相關資訊!

加入好友

聯絡Johnson

最快速聯絡方式1:Facebook 私訊我請 {點擊這裏}
最快速聯絡方式2:點擊發email給我